看了清華教授的學渣女兒,我才知道天才是如何被“雞”廢的
看了清華教授的學渣女兒,我才知道天才是如何被“雞”廢的
以下文章來源于女兒派 ,作者女兒派
這兩天刷到一條視頻,看完一下子就豁然開朗。
龍平,中央電視臺《勞動與就業(yè)》欄目專家,也曾是清華大學的客座教授。
他家有三個孩子:
老大是個女孩,從小內向,但很有出息,現(xiàn)在做了律師。
老二是個男孩,正在讀高二,也是老師們都贊不絕口的優(yōu)秀學生,但性格卻嚴重內向。
有次周末,龍平推掉工作想專門陪下兒子,結果兩人在一起整整48小時,兒子說的話不超過8句,不是“嗯”就是“哦”,可謂是惜字如金。
好在,兒子自立能力很好,小學就開始住校,衣服被子全是自己疊。
而且班主任常常反饋,兒子很善良,幫了好多同學,所以龍平也一點不擔心。
最讓人心焦的是小女兒老三,11歲,目前已經五年級了。
老三性格上和哥哥姐姐完全不同,特別外向,甚至到了讓人受不了的程度。
學習上更是一塌糊涂,跟哥哥姐姐比簡直是天上地下。尤其是數(shù)學,嚴重拖后腿,常年班級倒數(shù)第一。
具體糟糕到什么程度呢?
二年級的心算,5分鐘解20個題,孩子智商就算正常。她5分鐘手腳并用,最多也只能解5個題。
龍平也忍不住調侃:“我的女兒要是落在你們家,那叫滅頂之災!”
但就算遇到這樣一個讓人頭疼的“學渣”孩子,龍平既沒有自怨自艾,也不急著拔苗助長,反而是滿臉驕傲:
我無比自豪。 我覺得她未來會比哥哥姐姐更有出息,我很有信心。
02
龍平之所以如此篤定,是因為他知道:所謂的天才,在其他方面就是白癡。
他相信,自己的小女兒一定就是那個天才。
慢慢地,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女兒身上很多的閃光點:
第一,女兒從小“忽悠人”的本事就特別強,是個“社?!?。
4歲的時候,一家人一起去放風箏,結果女兒就跑去忽悠正在除草澆水的師傅。
上去就夸:“叔叔,你辛苦了,你真棒!”
然后再問:“叔叔你告訴我這叫什么花?”
那個叔叔告訴她“這是月季”,女兒反手給人豎了個大拇指“你答對了!”
其實她壓根不知道那是什么花,但她學了就知道用,轉頭跑回去接著忽悠她媽媽:“媽媽,我考考你,那些都是什么花?”
上幼兒園的時候,學校規(guī)定八點半就準時關門,但是每次女兒能“連哄帶騙”忽悠保安把門打開。
每次要遲到了,女兒就翻箱倒柜找很多糖果、雪餅揣在口袋里,見到保安就親熱地喊:
“叔叔,我給你扒糖吃。 我知道我錯了,你等了我這么久不容易,我下不為例,你吃個糖吧!”
第二,女兒從小就很喜歡畫畫,見到什么都畫,而且越畫越像。
家里墻上到處都是女兒的“作品”,有時候為了畫畫女兒連飯都可以不吃,相當癡迷。
除此之外,小女兒還特別自信,誰都打壓不了她。
有一次,女兒回來說,升國旗的時候,學校里廣播念了哥哥的名字,因為哥哥是優(yōu)秀學生代表。
龍平就問女兒:“那你什么時候能去升國旗?”
女兒沒心沒肺地答:“我們家有一個代表就夠了?!?br/>
在他心里,小女兒特別好,因為她又善良又自信,不焦慮不攀比,成績這么差,但洗澡都是哼著歌的。
這樣的孩子,未來又有什么可擔心的呢?
看到這里,特別佩服他作為父母的智慧和格局。
他的家教故事,也讓我深刻地體會到著名漫畫家蔡志忠所說的:
每個孩子都是天才,只是90%被大人教壞了。
那些本該閃閃發(fā)光的優(yōu)秀孩子,不過是被父母用錯誤的教育,一步步給“雞”廢了。
03
把孩子當成流水線產品,用分數(shù)磨滅了熱情
一位心理學老師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:
內卷之下的孩子,就如同超市里那些堆成小山的西紅柿。
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、大小均勻,卻賣不上價格,吃起來也無滋無味,失去了西紅柿原始的甘香清甜。
為了能更快成熟、色澤更亮麗、個頭更飽滿,它們一開始就被打了各種催熟劑、膨大劑。
這就好似很多的孩子,奔著“好成績、考第一”的標準不停地奔跑,各種補習班、請私教,最后一個個變成了“標準化產物”。
這樣的孩子,哪怕一開始有過人之處,最后也只會淪為毫不起眼的平庸之輩。
他們可能得到了分數(shù),卻丟失了童真;考進了名校,卻沒有了自我和熱情。
而龍平家的三個孩子,哥哥姐姐學習都是數(shù)一數(shù)二,唯獨小女兒成績平平。
但他沒有用望子成龍的期待去壓迫小女兒,也沒有用世俗的標準去定義她。
就像童話大王鄭淵潔所說的:
好的教育者應該用50種教育方法去教育一個孩子,而不是用一種教育方法去教育50個孩子。
他的兒子不愛上學,對學校和老師心生厭惡,所以他讓兒子輟學,親自教導。
而他的女兒天生愛上學,喜歡考試,學習上癮,所以他尊重女兒,按部就班。
陶行知也曾說,培育人和種花木一樣,首先要認識花木的人,區(qū)別于不同的情況給予澆水、施肥和培養(yǎng)教育。
死盯短板,無視長板,用無知扼殺了天賦
有一個12歲的小女孩,沒學過畫畫,自己喜歡在家瞎琢磨。
她在草稿本上隨手記錄著前排同學的背影,畫的惟妙惟肖,驚艷了很多人。
但是媽媽的反應卻讓人窒息:
“要是把這個心思能花一點到學習上就好了。”
其實孩子生來暗藏天賦,只是有的孩子被信任、被肯定,繼而出類拔萃;而有的孩子被打壓、被扼殺,最后泯然眾人。
所以龍平沒有一味雞娃,堅決沒給女兒補數(shù)學,而是給她補畫畫。
因為數(shù)學本來就是孩子的短板,再補也好不到哪兒去。
世上沒有一無是處的孩子,只有看不見優(yōu)點的父母。
如果你總是以爬樹的能力來衡量一條魚的本事,那他注定一輩子就只能是個蠢材。
把放任自流當成“靜待花開”,錯失了教育良機
龍平曾經非常坦然地說:
“我知道,以我女兒的成績注定考不上大學,所以就不和你們競爭了,把上大學的機會留給其他孩子?!?/strong>
但如果你以為,他這是徹底擺爛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
知道女兒學習不行,他早早開始為女兒謀劃其他出路。
在找到了女兒的優(yōu)勢后,他替女兒規(guī)劃了幾條發(fā)展方向:要么學藝術,要么去演講。
他知道,中國未來的發(fā)展什么都將被人工智能替代,唯有個性是機器替代不了的。
就像作家劉娜所說的:
“吐槽歸吐槽、認命歸認命、苦惱歸苦惱,但在看清事實、放平心態(tài)、接受現(xiàn)狀后,還要有知識、有方法、有定力、有思路。”
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。
劉歡夫婦就曾在采訪中,表示后悔沒有讓女兒學習音樂。
他女兒小時候也是個很有音樂天賦的孩子,很喜歡擺弄一些樂器。但是因為年齡小,不懂事,所以沒能堅持。
劉歡說,有天賦的孩子,還是需要父母去推一把的。
孩子的潛力,需要父母耐心去挖掘,也需要用心去呵護;
孩子的熱愛,要有一定規(guī)則的指引,也要有良好習慣的制約。
若把不負責任當成靜待花開,把放任自流當成接納平凡,孩子內心的種子,永遠都沒有機會去綻放。
曾經聽過這樣一個寓言故事。
有人問上帝:“世界上那么多孩子,為什么能獲得成功和幸福的卻寥寥無幾?”
上帝說:“因為很多孩子頭上的犄角都被剪掉了。”
這人又問:“什么是犄角???”
上帝說:“犄角就是孩子的特質,有些孩子的犄角被呵護得閃閃發(fā)亮,而有些孩子的犄角卻被修剪得平平整整,這就是父母與父母的區(qū)別?!?/span>
你的孩子之所以成不了“別人家的孩子”,不是孩子的問題,是大人的問題。
就像中國現(xiàn)代漫畫大師豐子愷在畫中警示父母的:
千萬別用統(tǒng)一的模板去“捏造”孩子。
<p style="margin: 24px 16px 0px;padding: 0px;outline: 0px;max-width: 100%;clear: both;min-height: 1em;caret-color: r